更新时间:2024-12-26 11:15
← 点击复制
墨公子微:761403851 电话:****职位要求;女,净身高155以上,年龄18-30.形象一般即可,只要你有一颗爱美的心,公司都会把你培养成最美丽的女孩。
工作时间晚上,8点到12点,
工作内容;与客人互动聊天,玩色子,唱歌,
前来面试的人员公司提供食宿,公寓,,环境优美,可以先参观,面试通过的人员公司可以当天安排就是我带你了,所以请不要见外!
生意好不用靠嘴说,过来看看就知道了。保证上班率
(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如果你急需用钱,如果你有伟大的理想确遥不可及,或者你从事相关工作待遇没有我方提供的好)
(全国招聘报销车费、拎包入住、当天上班)
招聘要求: 身高155 cm以上,年龄18-30岁,形象好,气质佳,身材苗条。
工作内容:主要活跃气氛,和客人喝酒聊天、
招聘人数:30人以上
不用担心没有活。我们做的都是大客人、熟悉的客户、身价最差的百万。
多了不敢说。一个月下来最少最少3 w。
我们合作场所很多。。。。。合作共赢欢迎你来工作。
只要你对自身的条件充满信心,就别浪费掉不可复制的宝贵时光,为你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这残酷现实的社会,不要为那幼稚的纯洁付出一生的代价,不要用双手厚厚的老茧书写你的人生,更不要用眼泪来述说你生活的艰辛。
这个世界没有谁会真正成为你的依靠,只有自己拥有了财富才是真正的保障。生活不相信眼泪,没有谁会同情弱者,只有你拥有的才是王道。
性别要求:女,形像一般,漂亮都可以。性格开朗,敢于挑战自我。
年龄范围:18岁到28岁之间。(条件突出者,可放宽限制)
学历要求:初中及以上学历。
工资待遇:工资日结算,日薪600起步,另加日结。月薪3W起,包吃包住
住房待遇:公司包住宿,提供环境幽雅,全配住房,空调、电脑、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等家用设施齐全。
李海东:彭斯演讲再次暴露错乱价值观
2019年10月29日 07:48 来源:环球时报 李海东
[手机看新闻][字号 大 中 小][打印本稿]
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24日在威尔逊中心的对华政策演讲虽然谈及重视对华接触与合作,但其核心认识依然是腐气弥漫的零和思维、颠倒黑白的霸权逻辑与自以为是的“美国优越”傲慢面孔。该演讲最大败笔可说是“价值观极端错乱”。
首先,对中美实力对比消长的“零和”价值观,导致其根本无法理解中美关系互惠的本质。面对中国持久稳定、繁荣与世界影响力增强,彭斯倍感痛苦,明确以美国能否延缓乃至打断中国快速发展进程作为衡量美国对华外交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志。美国的强大必须建立在削弱中国基础之上,这可说是彭斯等人处理对华关系遵循的基本逻辑。将中国认定为战略竞争对手而在全球范围内对华展开地缘政治角逐、以步步升级的贸易战打乱中国迈向繁荣的节奏等等,这些彭斯鼓吹的实际对华政策已将其关于希望中国强大繁荣言辞的虚伪性揭穿得淋漓尽致。其关于中国繁荣是美国推动的“财富转移”造就的认识,完全忽视了中国自身“财富创造”带来经济奇迹的事实,也导致了当下美国对华政策的简单化与粗暴化。“心理失衡”可以说是彭斯看待中美关系的基本心态。
其次,对中国自身变化武断的“自由化”价值判断,导致彭斯们始终难以理解中国真实国情。彭斯大谈“自由”和“价值观”,对中国的自身治理进行极端污名化指责,这折射的恰是美国政策精英一直以来持有的自我“独特”与“优越”观念。反观美国,界定美国自由与价值观的个人、族群、国家等各层面身份认同核心要素已严重撕裂,美国国内族裔、性别等多维度对立事件频繁发生。放眼世界,美国过去20年在全球各地高强度主导的“自由事业”,无一不是以当地的极端混乱与民众流离失所而告终。彭斯借“自由”之名,大谈香港、新疆、台湾等问题,其实际意图与后果是将美国内部分裂与美国带来的世界混乱,向中国转移。美国自由化改变他国的历史记录惨不忍睹,彭斯们鲜少自我反思,动辄对中国事务指手画脚,完全缺乏也不具备了解中国国情的意愿和起码的良知。
最后,对美国民众务实价值取向的蔑视,导致彭斯们这些美国政策精英与美国民众鸿沟不断扩大,带来其对华政策损害美国民众的不幸结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美民众的朴素愿望。自1972年来的近50年中,美对华政策大致以务实为主基调,中美社会、经济、人文交流等高度融合促进双方民众福祉的实质改善。当下彭斯们将对华政策高度意识形态化与高度政治化之时,美国民众成为受害者。当美国企业在华追求利润和市场与彭斯们宣扬的所谓“自由”价值观产生冲突之时,彭斯们要求美国企业做出牺牲,阻止美企正常营业,损害美企利润和民众就业。200多年来美国从弱小变强大的根本缘由,是政治家大致而言采取了普遍满足民众诉求的政策。当下美国对华政策并非如此。民众务实的诉求,希望最终会对彭斯们自负短视的对华政策给予扭正。
尽管彭斯表达出对华接触与合作的愿望,但其“师爷”心态弥漫,对自身对华政策根本欠缺反思与换位思考的意识,其对华政策最终将不会如其所愿。(作者是外交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